世界速读:李迅雷:从淄博烧烤热再论流动创造价值
- 大河财立方
- 2023-04-21 13:34:36
李迅雷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相关资料图)
最近我关注到有两个颇受热议的现象,一个是淄博成为网红打卡地,原因是淄博烧烤非常火爆,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去淄博品尝烧烤,导致当地游客爆满。另一个是三月份出口出现超预期反弹,增速达到14.8%,这是让一季度GDP达到超预期4.5%的主要因素。有人认为,烧烤热背后是地方政府在推波助澜,出口反弹是因为对东盟的出口大增35%,说法各异。我觉得,当下让经济活起来是最重要的,不能期望出一妙招就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未通缩,但要防止“流动性陷阱”
今年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4.5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0.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M2增速为12.7%,但三月份的CPI却只有0.7%,PPI为-2.5%,如此巨量的货币,却对应如此低的通胀率,似乎货币消失了。当然,我不认为已经进入通缩阶段了,毕竟需求还处在恢复阶段。
从2023年一季度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看,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仍处在收缩区间,处在近十年的较低位置。但这显然难以通过货币的宽松就能实现。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仅一季度居民存款就增加近10万亿元,同时居民的资管产品持有余额下降。这有点类似凯恩斯提出的所谓“流动性陷阱”。
但与凯恩斯古典或狭义的“流动性陷阱”定义不同,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认为,代表流动性的不仅仅只是狭义货币,也可以是广义货币;导致货币需求无限大的原因并不一定仅仅是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也可能是其他的因素。他把“流动性陷阱”的本质归结为一个“信心”或预期问题。
过去,在同样的低通胀下,M2的高增长至少还能对应资产价格(如房价)的上涨,如今,从资产价格到实物价格都在走弱。既然货币政策对通胀已经钝化,那么,货币政策对于经济领域的流动性改善作用也有限,宽货币未必能够带来宽信用。
因此,除了保持货币流动性的充裕适度(估计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信贷或社融的增速会下行),还需要增加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简言之,就是让物流、人口流变得更加畅通,流量最好能超过疫情之前的2019年。
即将到来的五一长假,预计出行的人数会超过2019年,这是因为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人存在被病毒感染的顾虑。而这次长假,绝大多数人都不再担忧疫情了。问题在于,这类的恢复性消费告一段落后,是否还会出现随之而来的“扩大消费”?
最近,淄博烧烤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据美团数据显示,4月14日去淄博的火车票订单数量已经达到今年春运的两倍,当地政府新增21条烧烤公交专线,淄博五一住宿预订量比2019年上升了8倍。尽管大规模烧烤对环境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但民以食为天,如果经济一蹶不振,环境再好也不能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
淄博烧烤走俏的背后,反映了老百姓对出行自由和消费自由的向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对于城市的违章建筑、路边乱摆摊位的管控比较严格,从市容市貌、食品安全等角度看,这确有一定必要。但是,当就业压力增大、居民生活成本上升时,孰轻孰重还是容易辨别的。据说淄博政府对于前来淄博的游客非常友好,这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对草根经济的呵护,流量经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随着疫情阴影的淡去,大家都很关心客流量,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客运量和地铁的客流量等。这既反映经济的恢复程度,又是信心指数。例如,2019年3月份我国客运总量为14.3亿人次,而到了2022年的3月份已经降至4.2亿人次,说明受疫情影响,人口的流动性大幅下降,对应GDP的增速也从2019年的6%,降至2022年的3%。今年以来,出行人数逐月大幅增加,反映了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对应着我国经济GDP的增速也将显著回升。
新发展格局:实质是流动性畅通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就提出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而要让双循环能够畅通循环,就需要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而要保持流动性的畅通,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例如,人口流动性的畅通,需要有就业机会、消费能力等作保障。例如,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而且,外出农民工数量只增加0.1%,也就是17万人左右,增速明显下降。从今年3月份数据看,尽管调查失业率还是稳中有降,但16-24岁劳动力的调查失业率高达19.6%。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但年轻人失业率明显偏高,不利于扩大消费。
此外,2022年城镇化率只提高0.5%,为65.2%,说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明显下降。为此,必须采取更宽松的政策,降低大城市入户门槛,提供配套的公共服务,让更多的人口流动起来。
今年3月份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生产指数增长了12%,说明人口和货物的流动性已经有很大改善。一季度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有5.8%的增长,其中餐饮则接近14%的增长。不过,消费充其量还只是恢复性增长,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首要位置”的目标仍有差距。
此外,网上实物消费的增速超过8%,占比接近25%,由此带来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大幅增加,而实物店的从业人员数量相应减少。根据全国总工会的统计,全国外卖员、快递员、专车司机等人员数量为8400多万人,占全国城镇职工总数的20%。所以,“流动创造价值”并不夸张。
从货物的国际流动性方面看,一季度进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其中出口增长8.4%(人民币计价),而且民企的出口增长更快。从出口货物的流动路径看,对欧美的出口总体出现负增长,但对东盟和东欧的出口大幅增加。
在信息的流动性方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了11.6%,说明信息流依然保持高增长;今年一季度GDP能实现4.5%的增长,主要靠服务业,增长了5.4%,这更能说明流动性的改善对GDP的拉动作用。
当然,一季度的经济反弹在预期之中,说明我国经济在疫情好转之后恢复颇为顺利。但恢复之后能否维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能否让资金流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仍是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创新举措去优化。
流动性分层现象:如何应对?
三年以前,我曾就社会融资市场的“流动性分层”现象进行解析,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大是因为货币流向资产领域而非实体部门,以此来解释为何房价涨而通胀低的原因,所谓的“水往高处流”。而当今我们面临的,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现金流偏紧,地方政府、房地产等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压力大,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资产荒”,即虽有钱但缺乏可以配置的资产,货币空转的现象十分明显。不仅通胀率低,而且房地产和金融资产都出现了总体估值水平下移的现象。
上述是对社会融资的流动性分层现象的解释。事实上,流动性分层不仅存在于金融领域,在就业、投资、消费、区域经济等方面,也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的份额,在35%左右,大约是我国人口占全球比重的两倍;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却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又如,随着经济的恢复增长,今年我国就业状况总体良好,但一季度年轻人调查失业率接近20%,与整体的5.3%的失业率水平相距甚远。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如果不采取相应的举措,则到了7月份以后,年轻人就业压力会更大。
再如,我国的人口流向与投资流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反向关系,从区域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看,呈现越往西,人均投资规模越大的现象,即人口向东,投资向西。其结果是西部的地方债务压力加大,偿债能力减弱。
流动性分层现象如果越严重,则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如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定位是“精准有力”,说明原本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需要借助结构性施策来达到预期效果。
如何让人口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畅通地流动起来呢?关键还是要优化结构,同时避免过度的行政干预。例如,现在中央已经对各地城市要上马的地铁项目进行严格控制,规定预期客流量要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建造。毕竟我国总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到2050年预计总人口将减少两个亿以上,今后人口集中度的提高是大趋势,这意味着未来很多地区的大量基础设施,如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轨交等都会被闲置。
通常大家都接受这样一个观点:想要富,先修路。但是,修路是有成本的,尤其修高铁和高速,成本非常高。如果修好的路没有几辆车在跑,还不如不修?如果把这些修路的费用用来促消费,增加居民的养老金收入,是否更好?例如,贵州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到2022年末,已经达到8331公里,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高速公路总里程只有7800公里。但贵州2022年的GDP总量不足日本的十五分之一。
当前,贵州的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投资者对各地城投债信用问题的担忧。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流动性更重要,流动性涉及到社会信用体系的稳定,如果因为超前基建投资而带来资金流的阻断,可能会引发区域性乃至系统性金融风险。
目前,基建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而且拉动经济的乘数效应也越来越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消费上的公共投入的乘数效应远远超过投资,如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大概是三倍,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乘数效应可能只有1倍左右。从流动性的角度看,促消费的效应远远超过投资。
因此,还是得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地方政府尤其要学会“流动性管理”。人口流动从表面看会加剧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但人口流动的动力却来自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市场底层的经济利益最大化逻辑。因此,人口自由流动的结果,是缩小收入差距(落后地区人口减少,人均耕地面积扩大,人均资源拥有量增加),这不是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一致吗?
总之,要形成新发展格局,保持内外部的流动性畅通很重要,这就需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更多采取支持和引导好资金流、物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的举措,顺势而为,多采取疏导而非堵截的办法。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标签:
全球快报:网商银行网络安全实力获认可,斩获“网鼎杯”最佳防御奖
近日第三届网鼎杯网络安全大赛暨数字未来网络安全大会在杭州圆满收官网商银行摘得最佳防御奖网络安全铜鼎奖
oppor9发布会在哪里(oppo r9发布会)
2016年3月17日下午3点,OPPO在北京演艺中心举行春季新品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共发布了两款新品,分别是宣传已
南昌市本级29亿元挂牌7宗涉宅地 将于5月23日开拍-每日快看
观点网讯。观点新媒体了解到,7宗地共526 321亩,起拍总价约29 055亿元,涉及东湖、青山湖、青云谱(2宗)
外汇局: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占比上升 有助于降低货币错配风险 全球热讯
4月21日,国新办就2023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举行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2
天天短讯!中金厦门安居REIT一季度收入约1895万元 可供分配金额1402万元
4月21日,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披露了中金厦门安居保障性租赁住房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第1季度
世博吉祥金条价格今天多少一克(2023年04月21日)
金投网提供世博吉祥金条价格今天多少一克(2023年04月21日),世博吉祥金条价格最新消息(2023年04月21日)
每日播报!苹果允许iOS 17“侧载”,App Store生态要“变天”?
自从苹果公司推出AppStore以来,这个应用商店就成为了iOS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开发者和消费者对
李荣浩演唱会明日在郑州奥体中心唱响,公交增加运力
2023年4月22日19:00-23:00,“李荣浩纵横四海”大型巡回演唱会将在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办。郑州公交将
每日视点!中指带戒指是什么意思男士(中指带戒指是什么意思?)
1、1通常代表一种承诺的感觉,所以大多数婚礼订婚戒指都戴在中指上。想结婚的单身贵族也可以把戒指戴在中指
6%数量“撬动”20%产值 上海汽车行业继续在智造上“深耕细作”-全球新要闻
在上海举办的2023汽车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论坛上,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 郑莹莹 摄 中新网上海
焦点热讯:我国拟立法规定这些场所应保留现场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
4月21日电(记者梁晓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1日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介绍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二审
新疆单月绿电交易成交电量首次突破2000万千瓦时_环球焦点
4月21日电(徐雪涛)21日记者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新疆5月绿色电力交易成交规模2895万千瓦时,占
中交建筑福州区域项目拟落地 已摘得福州高新区74.62亩地块
4月21日,据“福州招商集团”官方消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宝近日会见了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总部
建筑工程承建商宏利营造美股上市首日收跌38% 盘后飙升超70%
4月21日获悉,宏利营造周四于纳斯达克上市,IPO发行价为5美元 股,发行160万股,预计募资约800万美元。公开
中骏集团完成5亿美元债的本息兑付 息票率7.25%
观点网讯。4月21日消息,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ChinaSCEGroupHoldingsLimited)已完成CHINSC7 2504 19 23的
环球热推荐:中国专家从汉简中破译2000多年前的“扁鹊医书”
历经10余年,中国考古学家与中医药学家联手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竹简中破译了“扁鹊医书”。20日,四川省人民